今年10月中下旬,11個海水稻鹽堿基地10萬畝稻田將迎豐收季,很多基地的海水稻“未下地頭,已被訂走”。由濰坊、黑龍江兩個基地產出的海水稻大米品牌“種福田”也將正式走上市民餐桌。
海水稻濰坊基地位于寒亭區高里街道,今年種植5萬畝的海水稻已進入蠟熟期,宛如一片綠色“海洋”。
據了解,海水稻濰坊基地今年種植了3個品種, 10月20號左右將進行收割,目前預估平均畝產在500公斤左右,畝產可以達到600公斤。種植的3個品種都是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培育的耐鹽堿水稻品種,種子從青島運過來在濰坊育秧大棚育秧后,今年5月底進行了插秧。對比以前小麥和玉米畝產100-200公斤,經過土地改良和整理后,海水稻畝產500公斤以上,土地種植農作物的經濟效益相對提高很多。
“種福田”主推的產品今年主要來自兩個基地的種植,一個是山東濰坊海水稻種植示范基地,這個基地屬于濱海鹽堿地類型,一個是黑龍江海水稻示范基地,這個基地屬于蘇打凍鹽堿地類型。我國有5種鹽堿地類型,這兩個基地分別代表了不同的鹽堿地類型。土壤不同,來自兩大基地的產品在口味、甜糯等維度有不同的表現。比如黑龍江種植的米比較軟糯,濰坊基地種植的米會比較Q彈一些,都符合老百姓的口味。
為了提升海水稻加工的附加值,我們也做了很多深加工的品類,比如說酒、醋等。
海水稻濰坊基地目前正在打造海水稻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區,包括一產農業種植板塊,二產圍繞海水稻的旅游觀光項目,三產海水稻后期加工產業。一個初見規模的“海水稻小鎮”正在建設中。
據了解,今年海水稻城陽上馬基地的種植主要分成兩部分:一部分是30多畝的試驗田,一部分是4千多畝的大田。大田主要種植了3個品種,試驗田新增了100多個品種,一共種植了200多個實驗材料。
今年是海水稻在上馬基地種植的第三個年頭,經過兩年的土地改良和海水稻種植,今年海水稻長勢良好。再加上今年雨水充足,是個豐收年。相對于去年畝產300公斤產量而言,產量會有所提高,預估上馬基地大田種植畝產會達到350公斤到400公斤之間。
黑龍江清選機,佳木斯清選機